top of page

策畫概念

《浴色彩》

林舜龍

光之域

景山健

水琴窟

《浸深音》

謝奉珍

空間刺探機

張惠笙×Nigel Brown

蘇澳路行者計畫

《泡回憶》

莊馨怡

記/念 13

古睖久古

別夢-流浪記憶

古睖久古

考掘場 N°2079

《混食間》

吳尚霖

城市肖像畢業照計畫

尹洙竫

游牧的廚房

別夢-流浪記憶(臨時性設置)

作品概念

發想自一段引文:「清嘉慶9年(1804年)以阿里史社(Lalusai,在今臺中縣潭子鄉境)人潘賢文為首,進入蘭陽平原開墾的西部平原平埔原住民,由於他們不是當地原住民,無法得到官方「加留餘埔制」的好處,故被稱為「流番」,援引自《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》。此作品可視為一「夢境交換」,透過關於「流浪」的探討 - 揀選漂流木、揀選小枯枝;隨後,以棉花棒頭嫁接漂流木與小枯枝;最後,埋藏於土地之中,並邀請「他者」將之挖掘出土。藝術家邀請觀者或蘇澳居民一同思考這個問題:「一個流浪者創作出的圖騰,要如何讓自己做夢?」

浸時空作品導覽地圖new建外框.png

設置地點

設置於七星嶺步道-一星觀泉平台,民眾在踏青的路程能夠欣賞利用不同媒材所創作出的微型雕塑。

古睖久古

Lin Yu Ta

生於台灣東部。在藝術家古睖久古的生活經驗裡伴隨著古老記憶的氛圍,他經常探訪具有相當記憶的場所例如古厝、牆垣及舊街等, 也常置身於林木、海洋、石洞等自然環境之中,認為創作是一種根源的引導與追憶、一種自然狀態的吸引。在以往的創作中,古睖久古透過物質的組合與反覆的勞動,並帶著某種泛靈的思維,試圖讓「某種態度在某種態度中參與著」的方法懸置。

完成照片

以複合媒材製作作品,希望藉由簡單的物件及藝術家本身以漂流木自製的圖騰,與觀者一起感受物質的變化及圖騰的流浪記憶。

《浴色彩》

光線與色彩的遊戲

林舜龍

光之域

景山健

水琴窟

《浸深音》

聲音與空間的探索

謝奉珍

空間刺探機

張惠笙×Nigel Brown

蘇澳路行者計畫

《泡回憶》

歷史與空間的交會

《混食間》

食物、記憶與在地性

吳尚霖

城市肖像畢業照計畫

尹洙竫

游牧的廚房

bottom of page